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大家关注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唐驳虎:美国贸易闹剧还得演一阵,就为这个破事

    信息发布者:MeiYai
    2018-06-21 17:15:24   转载

    新一轮闹剧又来了,具体就不复述了,直接展开解析。

    先回顾前一段笔者一系列关于贸易战的文章,主要论点就是:

    1、根本就算不上个事,有什么好怕的。一场游戏,甚至是一场闹剧而已,别这点就被吓破了胆。

    十几年前、二十几年前,美国比这还气势汹汹的威胁还有的是,远不止是一次两次,最后美国也根本不能拿中国怎么样,从来就没有兑现过。要知道当时中美实力相差几十倍,上百倍,美国比现在的声势那可真是大多了。那又如何?

    2、美国其实根本的目的,是上门要谈点事情,可是不摆出一点气势汹汹的样子,中国连搭理都不搭理,所以必须摆出个威胁的样子,才能有谈判的敲门砖。

    3、即使这样,以往中美谈判总是要拖一阵子,往往是要在经历了几番拉锯的谈判之后。这事急不得,也没有必要急,得拖一阵。请大家用平常心来看待所谓的“贸易战”。

    这些根据历史经纬提炼的观点,得到了绝大部分读者的认同。但总有那么一些“投降派”“速胜派”网民,就是不信服。

    包括19日中美就经贸磋商达成联合声明之后,他们又再度跳出来,或阴阳怪气地说看吧中国二话不说就吞下苦果了,或声嘶力竭地高喊看吧美国一下就怂了。

    先说前者,美国从中国这里占到什么便宜了?中国既没有承诺减少多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,也没有签署任何协议,这些要都放在接下来谈。

    再说后者,谈判还没有结束啊,5月初的在北京“气势汹汹”的敲诈与不欢而散是第一轮,5月16-19日在华盛顿达成阶段性声明不搞对抗好好谈判的是第二轮。

    6月2日,81岁高龄的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将率团到北京进行第三轮谈判。这不,出发前夕,美国又折腾出这么一出闹剧,看傻了吧?

    【再次简要回顾中美“贸易战”历史】

    1991年4月至1992年1月,美国以对中国对美直接出口的1/6惩罚性征税为威胁,谈判极为艰难,两度突破美方设定的“最后期限”,最后一轮谈判持续一个月之久。

    最后美方的“谈判成果”是,一,中国认可化学与药品发明可以申请专利;二,中国将加入国际保护文学、音乐、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和日内瓦公约。就这么点事。

    1994年6月到1995年2月,美国以对中国对美直接出口的1/7惩罚性征税为威胁,谈判再度突破美方“最后期限”,延期三周。

    最后美方的“谈判成果”是,中国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。

    1996年4月到6月,美国以对中国对美直接出口的1/8惩罚性征税为威胁。有了之前的经历,这次谈判时间较短,经过最后5天磋商,中美双方达成一致,签署了第三个《中美知识产权磋商协议》。

    最后美方的“谈判成果”是,一,中国对美国的出版物和音像制品进口不再设限额,并将关税从60%降至9%-15%;二,允许美国公司与中国建立生产、复制音像制品的合资企业。但产品的销售要通过与中国出版社签订合同进行,接受中方审查。

    美方也放弃了在中国创办出版社、音像制品公司和计算机软件公司的独资企业要求。自此之后,中美经贸争端才开始缓和下来。

    其实在今天看来,这些大都是合乎国际贸易规则、合情合理的常规要求。

    但即便这样,谈判也往往非常激烈,多次交锋。美国事先放出来的“最后期限”,一般都得自己延期。经过多次激烈谈判,双方最终达成妥协的协议。

    除了谈判技巧之外,也还在于当时中国对知识产权、专利、版权、商标等现代概念的认知,还处于一个非常蛮荒的状态。总觉得那是“资本主义列强”盘剥、剥削、掠夺“发展中国家的”工具、借口。

    最后中国在与世界接触、碰撞的过程中修改认知,也大力提升了国内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准。这也构成了当时中国“复关”“入世”、建立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,推动了中国的进步。

    另外,像第一次谈判,双方激烈对峙了近一年,甚至被传为经典,结果就为了那么一点现在早已被视为常识的事情。其实倘若以现在的眼光回看,也是并无如此之必要(当然,评价历史还是应该以综合历史和当时的视角)。

    另外,还有2005年的汇率之争,是美国真正喊得最大的一次。

    从2003年起,国际社会强烈呼吁人民币汇率低估,中国应调整不合理的汇率,到2005年4月6日,美国参议院通过一项提案,要求人民币汇率必须在6个月内升值。

    提案称,如果中国不同意让人民币升值,就对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全部商品一律加征27.5%的惩罚性关税。中国仍不为所动。

    最后是在强烈的升值预期背景下,大量国际热钱趁低涌入,打算投机逐利,对经济运行稳定形成干扰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中国才在于2005年7月21日,宣布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。

    人民币缓慢升值,用了三年时间,逐步将美元人民币汇率从8.2调整到我们今天习惯的6.8左右的水准。

    【那有什么“贸易战”,只有看上去气势汹汹的“把戏”】

    其实,笔者不赞成用“贸易战”这个词,因为不准确啊,贸易战贸易战,真打起来了才算。打都没开打,谈判桌上怎么能算“战”呢?

    应该用“贸易威胁”,或者“贸易把戏”,甚至“贸易闹剧”才对嘛。包括最新的这一出戏码——

    在谈判中,川普一贯喜欢玩点敲诈勒索、恐吓压榨,所以这是想在第三轮谈判前,又玩了一把敲诈。这家伙,就这幅德性。

    但是,摆出这幅气势汹汹的样子,结果就是想“卖一点鸡爪”给我们……

    【就为了这点破事?】

    据路透社昨天的消息说:三名知悉情况的消息人士称,美国将在新一轮贸易谈判中,推动中国取消对美国禽类产品的进口禁令,盯上中国这个规模达6亿美元的潜在市场。

    美国农业部副部长Ted McKinney将在周三,随打前站的美国贸易代表团到访北京。消息人士称,取消对美国禽类产品的进口禁令,将成为谈判中的优先事务。

    嚓,就为这点破事,闹那么大动静?

    要知道,美国和巴西是世界第一和第二鸡肉生产国,中国算单一国家的第三——相对国际上对低成本蛋白的需求,中国人不是那么天天都吃鸡,还是以吃猪肉为主。

    但在出口量上,美国由于人口多(3.4亿VS 2亿),消费量大,巴西反而是第一出口大国,美国位居第二。

    当然,这两个国家都有很高的继续提升产量的潜能,主要是取决于本国消费量和出口需求。

    中国2017年禽肉(绝大部分是鸡肉)产量1900万吨,进口45万吨,出口44万吨,属于少量进出口、总体平衡的状态。但是进出口却有根本的结构性区别。

    出口主要是向香港地区以及日本提供生鲜和冷冻鸡肉,而进口部分却大部分都是鸡翅和鸡爪,进口总价值大约10亿美元。

    大家知道,在全世界而言,几乎只有中国人爱吃鸡爪子。中国占了全球鸡爪贸易的绝大部分。

    按一个鸡翅30克,一个鸡爪40克计算,去年中国就通过海关合法进口了70亿个鸡翅、35亿个鸡爪——绝大部分来自巴西,少数来自阿根廷。

    鸡爪进口量,2016和2015年

    而2016年,中国以美国出现禽流感为由,再度暂停进口美国冷冻禽产品。2016、2017这两年,来自美国的冻鸡爪、冻鸡翅,无法合法地进入中国。

    当然,这也并不意味着美国冻鸡爪、冻鸡翅没有进入中国——走私的量和规模实在太大了,屡打不止。

    由于欧美人都不吃鸡爪,这玩意在美国几乎就是废品。价格非常便宜,运到中国周边的价格也仅有3000多元每吨,但只要运进来,就能以9000元以上的价格脱手,因为国内的凤爪更贵。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鸡爪是走私进来的——而显然大多是来自有禁令的美国。

    在走私进口冻品过程中,在逃避海关监管,偷逃进口税款的同时,也会逃避国家检疫部门的监管,且为降低运输成本,在运输、拆分、贩卖过程中有可能不符合冷冻要求,可能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,对健康存在隐患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